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明码标价?经济日报:各方须零容忍合力打击

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明码标价?经济日报:各方须零容忍合力打击

hyde069 2025-07-02 装修心得 4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些地方还专门搭建了青少年志愿服务平台。然而,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志愿服务时长却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只需要转账,孩子的志愿服务记录就能“达标”。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实践能力。当商家打着“志愿服务”的幌子收费,实际上是将志愿服务活动简化为可计量的“时长”,远离了设定的初衷。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看似“高效”,实则是对孩子思维的误导,长此以往更会造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不少地方将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一项“硬性要求”。而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且找到合适志愿服务项目并不容易,无形中催生了花钱买志愿时长的市场。为此,各方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合力打击明目张胆的志愿服务时长交易。

志愿服务组织及相关部门要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避免不良商家“钻空子”。比如,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出台了《“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志愿服务项目发布规范》,明确规定以志愿服务名义开展的商业性活动,具有公益性质但不具有服务性质的活动等9类情形都不被认定为志愿服务项目。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志愿服务真实性的核查,严厉惩戒造假行为,同时完善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出台更科学、多维的评估考核标准,灵活设计更适合青少年的志愿活动,让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应摆脱形式主义的考核思维,将重点放在志愿服务的过程引导上,更关注志愿服务的过程和质量。

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此类问题的监管力度,对相关账号和链接进行严格审核,发现违规行为立即下架或封禁,推动志愿服务回归“公益”“自愿”的美好初衷。此外,家长需认识到,真正的成长来自真实体验而非投机取巧,鼓励孩子真正参与志愿服务,从中收获体验和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明码标价?经济日报:各方须零容忍合力打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