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燃气、电单车、小型施工均在列

天津推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燃气、电单车、小型施工均在列

hyde069 2025-08-16 装修趣闻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2024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一件事’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体系”的工作要求。

近日,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在行动”主题采访活动,活动旨在反映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成效,介绍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做法。采访团赴天津、江西、浙江三省份开展调研采访,澎湃新闻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澎湃新闻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推进、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首次降到个位数,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2万人以下。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9%、17.8%。

作为本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天津在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中一直在全力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天津市安委会还印发了通知,明确了燃气、建筑等11个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以及各区政府职责和任务。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逢凯介绍,天津市安委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召开推动会,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今年以来,各部门已联合督导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0.42万家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5512项。“从事故上讲,天津市这几年没有出现重大及以上事故,总体安全形势比较平稳,我相信通过治本攻坚‘一件事’全链条工作机制,会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效果进一步提升。”

推进燃气管网“一件事”全链条治理

近年来,燃气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如何降低城市燃气管网发生事故的风险,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初,国务院安委办《行动方案》印发后,天津市随后制定了《城市管理系统燃气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9个方面提出了22项具体工作任务。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蔺金太介绍,“天津市燃气安全工作以地下管网改造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和技术赋能,构建起了全链条整治体系。”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了解到,2025年天津全市天然气居民用户共计559.3万户,全市液化石油气用户51.9万户。燃气经营企业163家,天然气管道长度53894公里,燃气调压站1420座,液化石油气供应场站57座,液化石油气钢瓶120万只,汽车加气站73座,年销售气量69.95亿立方米。

蔺金太介绍,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已制定了18个部门、街道、社区共计92项权责任务清单。出台了《燃气经营企业退出接管工作机制》,联合印发了《天津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三证”监管工作协同机制》,企业“小、散、弱”情况得到有效治理。

为深化排查整治,还制定印发了《城镇燃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导则(试行)》和《关于加强城镇燃气经营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持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市共计出动检查人员6993人,检查企业41381家,排查率为100%,累计发现隐患11865处,全部整改完成,排查率、整改率等均保持全国前列。”蔺金太表示。

此外,针对燃气管道老化等问题,天津市制定了《天津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方案(2022—2025年)》和《天津市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三年治理行动实施以来燃气老旧管道改造已完成改造1389公里。持续开展户内燃气设施‘6个100%’提升改造,累计完成改造608万户,整体改造完成率99.5%,实现用户端安全用气保障,走在全国前列。”蔺金太介绍。

同样,燃气安全治理离不开科技赋能。蔺金太提到,为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天津全力推进燃气安全生命线工程建设,已在重点区域完成11100套泵吸式激光探测器布设,覆盖燃气管网6800余公里,实现对重点区域燃气泄漏的实时监测。搭建了燃气管道巡护系统和泄漏检测系统,对重点高压燃气管道实现全程智能视频监控、泄漏风险精准识别及分级预警,市政府拨付专项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用以建设以“十大重点场景”为监管重点的城镇燃气智慧监管平台。

津燃华润公司副总经理、调度中心主任周晓光在作介绍。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摄

津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最大的城燃企业,在燃气管网“一件事”全链条治理过程中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津燃华润公司副总经理、调度中心主任周晓光介绍,在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公司已组织各类安全检查6600余次,发现处置各类隐患风险5700余处。同时,同步开展了燃气旧管网改造198公里,户内立管改造658公里,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430.6万户。

周晓光表示,“在三年行动治理期间,公司在原有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的开发研究,还有一些高精度仪器技术的引入,科技赋能了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有效开展,效果非常显著。”

多部门协同共治电动自行车领域安全难题

除了燃气管网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天津也开展了一件事“全链条”治理。

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自燃引发的火灾事故并不鲜见,为治理电动自行车领域不合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5月在全国部署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集中部署的一次,再往前国家消防救援局也部署过这个事情,这次参与的部门更多了,链条更全面了。”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防火处副处长王岳介绍,天津市立足在“全链条”中打好协同仗、整体仗,着力在“单链条”中把握关键事、一件事,主动出击、破题攻关,在源头治理、充停管理、以旧换新、报废回收等关键环节陆续出台了政策标准,监管不断规范、供需矛盾有力改善、隐患明显压减。

澎湃新闻在当地了解到,天津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产业群体规模和生产制造能力均居全国前列。总产量占全国的39%,排名第一,雅迪、爱玛、小刀等知名企业均落户在天津。全市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也达到365万辆,保有量巨大。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起火原因,王岳介绍,“原来非法改装的车多,再加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就会引起电路故障,引起电池的问题,就容易着火。通过一年多的整治,企业从生产工艺上、产品质量上都把好源头关口,产品质量上来了,电池质量也上来了,就不容易着火。专项整治以来,天津电动自行车火灾,一是起数是下降的,再一个亡人是零。”

澎湃新闻从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了解到,2024年,天津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31起,同比下降43%,从年初每月30余起,下降至年底每月10起左右。今年以来(1月1日—7月23日),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51起,同比下降62%,未发生电动自行车亡人火灾事故。

谈到电动自行车改装的问题,王岳提到,当前市场监管局一直在打击非法改装。也会定期深入门店进行检查,由于现在打击力度比较大,线下门店非法改装警惕意识比较强。

王岳还指出,新国标实施后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要求、对整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规范。“企业按照新国标生产就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火灾概率,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澎湃新闻注意到,由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强化了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新标准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此外,新标准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

爱玛电动自行车组装车厂。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图

天津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爱玛积极响应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全链条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新国标出台后,爱玛电动车在产品设计方面均有改进和提升。“新国标相比原标准取消了脚踏骑行功能,在材料阻燃、塑料占比、防篡改、动态安全监测、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爱玛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按照新国标设计的新品,材料上降低了塑料件的使用。在充电安全方面,配备了符合新国标的爱玛专用智能充电器,具备自动断电、充满自停、温度保护及故障指示功能。”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天津市工信局部署全市电动自行车整车、锂电池等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一车一电一充”管理要求,组织了全市电动自行车重点生产企业集中约谈。天津市场监管委制定出台了《电动自行车“七必须、七严禁”工作措施》,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蓄电池产品生产销售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整治以来,共检查生产销售、维修店铺1.1万余家,立案查处380起,没收产品647件,罚没金额561万元。天津市公安局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摸排假冒注册商标和生产销售伪劣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等违法犯罪线索,开展检查行动66次,行刑衔接立案侦查1起,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严查、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

不止于此,天津市住建委还制定了《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试行)》,明确1:3增配建标准,全市小区内增设充电端口37.7万个,利用小区外公共空间建设充电端口0.99万个,增设共享电动自行车充电柜0.25万个。在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增设充换电桩556个,充电插口2412个。

此外,天津市消防总队还联合公安、住建、民政、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白天查改装、晚上查停放”的原则,全面开展电动自行车“扫街”清查,检查居民社区、沿街门店等场所7814家,对1008个旧楼区实施月度评估,将74个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旧楼区和47栋电动自行车管理不到位的高层建筑,纳入重要检查范围,累计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5.9万辆,劝阻“飞线充电”行为1.8万起,对1189人实施处罚。

整治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天津出台暂行监管办法

“限额小型工程(监管)一直是盲区,这也是全国领域面临的安全监管难点。”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副主任王荃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原来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是不办手续,没有监管的,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事故,非常棘手,也很被动。今年在天津市安委会的大力倡导下,市住建委牵头负责了全市的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监管。”

整治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场地。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图

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是指:依法可不办理行政审批的各类小型建设工程。

天津市河北区住建委副主任刘星佐表示,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又被称为小散工程,具有投资少、面积小,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加之施工队伍专业性并不高,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在施工作业中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从而引发事故。

“作为小散工程治理‘一件事’全链条的牵头单位,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强化这方面的监管:第一,建立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街道发现安全隐患以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到现场来处理。第二,出台了检查清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对照条目进行处置。第三,出台了《小散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了‘三管三必须’的工作原则,不光是街道,城管、卫健等部门,只要涉及到小散工程,都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刘星佐说。

刘星佐介绍,“《暂行办法》是在2024年出台的。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监管出台的条例。《暂行办法》相当于给施工方戴了一个紧箍咒,虽然一直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但安全问题无小事,不能抱着侥幸的心态,该停下就要停下,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工程领域工作十多年的胡师傅表示,“小面积的工程对我们来讲就是小活,小活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比较大,各个工种必须得全,但每个工种的施工时间比较短,所以工人的安全意识并不强,操作有时候也不规范。现在有街道工作人员经常来工地巡检,对施工人员做安全教育,工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大家更加不能因为活小就不重视安全问题。”

澎湃新闻从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市住建领域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实现“双下降”。2026年,三年行动将进入固本提升阶段,天津市住建委将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梳理总结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总体情况,开展全面自评,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住建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天津推重点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燃气、电单车、小型施工均在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